close

標題:

宇宙中那星球是最大?

發問:

宇宙中那星球是最大?

最佳解答:

太陽(The Sun)是宇宙中最大! 太陽(The Sun) Sol 太陽是一顆典型的 G2 型恆星,是我們星系中超過 一千億 顆恆星中的一顆。 直徑: 1,390,000 km. 質量: 1.989e30 kg 溫度: 5800 K (表面)15,600,000 K(核心) 太陽顯然是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 星體,它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 99.8% 以上。(木星 的質量則幾乎是所有剩下的質量) 在許多神話故事中,太陽都有擬人化的稱呼:希臘人稱之為 赫利歐斯(Helios),羅馬人稱之為 梭爾(Sol)。 目前在太陽的質量中大約有 75%的 氫(hydrogen) 和 25% 的氦(helium)。(若是以原子的數量來看,則有92.1%是氫原子和7.8%的氦原子),除此之外則還有大約0.1%的("金屬")質量。隨著時間的經過,這樣的組成比例會因為太陽核心中氫轉變為氦的作用而改變。 太陽外層存在著 差異自轉(differential rotation)的現象: 在太陽赤道附近的表面是每 25.4 天自轉一週,在兩極的地方則需要36天之久。會有這樣奇特的現象發生, 其實是因為太陽不像地球一樣是顆固態的星球,因此類似的效應也發生在氣態 行星上。這種差異自轉的現象可以一直延伸到太陽的內部去,但唯獨太陽核心的旋轉方式是和固體一樣的。 太陽核心 (大約占太陽半徑 25% 的中心部位)的狀況非常地極端,那裡的溫度大約是一千五百萬K,壓力是2500個 大氣壓力(atmospheres),在中心位置的密度約是水的150倍。 太陽的能量輸出(3.86e33 爾格ergs/秒second 相當於 38,600 億億百萬瓦)是來自於 核融合(nuclear fusion) 的反應,每秒鐘有大約 700,000,000 噸的氫被轉換為 695,000,000 噸的氦和 5,000,000 噸 (=3.86e33 爾格)的能量,並以加瑪射線(gamma rays)的形式發射出來。在它穿出到表層的過程中, 能量不停地被吸收後再發射,同時溫度也越來越低的情況下,當它到達表面的時候,主要已經都是可見光了。 而在到達表面的過程中,對流作用所攜帶的能量要比輻射作用 多達20%左右。 太陽的表面稱之為 光球層(photosphere), 溫度大約是在5800K左右,太陽黑子(Sunspots)是比較 "冷" 的區域,只有 3800 K (它們看起來比較黑,只是相對於周圍區域比較起來)。 太陽黑子可以比較大,大到直徑 50,000 km 左右。太陽黑子的成因非常複雜,目前我們仍然 無法完全瞭解太陽磁場與太陽黑子之間的交互作用。 在光球層之上有一個區域稱之為 色球層(chromosphere) 。 在光球層之上有個非常稀薄的區域稱為 日冕(corona),日冕可以延伸到太空中數百萬公里之遙,溫度高達1,000,000K 以上,但是只有在日蝕的時候才能看見(左圖)。 太陽的磁場非常地強(以地球的標準來看)而且複雜,它的 磁力圈magnetosphere(又稱為 太陽圈heliosphere)可以延伸到 冥王星(Pluto)之外的地方。 除了光和熱之外,太陽還會發射低密度的帶電粒子流(大都為電子與質子),能夠以每秒450公里的速度穿過太陽系,我們稱之為太陽風(solar wind)。太陽風以及具有更高能量的粒子會經由太陽閃焰(solar flares)而發射出來,並對地球造成非常神奇的效應,影響範圍從收音機的干擾到美麗的北極光(aurora borealis)。 最近從太空船 尤里西司號(Ulysses) 所得到的資料顯示,在太陽循環的最小期時,太陽風會以幾乎兩倍於自低緯度發射的速度(每秒750公里)從極區發射出來,同時極區所發射出太陽風的組成也有所不同。然而在太陽活動的極大期時,太陽風反而是以 中等速度(intermediate speed) 在移動。 未來關於太陽風的研究將會由最近所發射的 Wind, ACE 和 SOHO 三艘太空船來完成,它們最大的優勢 是可以直接由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地球一百六十萬公里的位置獲得觀測的結果。 太陽風對於彗尾的影響非常顯著,甚至是太空船的軌道也都會受到影響。 壯觀的日珥(環形的突起)常常可以在太陽的邊緣被看到(左圖)。 太陽能的輸出並非完全固定不變, 甚至太陽黑子的活動量也是不停地改變。還曾經在十七世紀後半的時候發生太陽黑子活動的極小期, 當時被稱之為 寂靜時期(the Maunder Minimum),它與北歐一段異常寒冷時期的發生時間 非常一致,被我們稱之為小冰期(Little Ice Age)。自從太陽系形成至今,太陽能的輸出已經增加了 大約 40% 左右。 太陽的年齡大約有四十五億歲,並已經用掉了核心部分大約 一半的氫,它將會繼續 "溫和地" 輻射太陽能到五十億年後(雖然屆時它的光度大約會是現在的兩倍) ,但是它終將用盡所有的氫燃料,然後發生徹底地改變(雖然就恆星的標準來說,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最後甚至會導致地球完全地消滅(並且有可能形成 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 太陽的衛星 有九個 行星(Planets) 和大量的 小星體(smaller objects)在環繞著太陽運行。(要精確地將行星與小星體作個區分仍然是 爭議的來源,但是說穿了其實只是定義上的問題罷了。) 距離 半徑 質量 行星 (000 km) (km) (kg) 發現者 年代 --------- --------- ------ ------- ---------- ----- 水 星Mercury 57,910 2439 3.30e23 金 星Venus 108,200 6052 4.87e24 地 球Earth 149,600 6378 5.98e24 火 星Mars 227,940 3397 6.42e23 木 星Jupiter 778,330 71492 1.90e27 土 星Saturn 1,426,940 60268 5.69e26 天王星Uranus 2,870,990 25559 8.69e25 Herschel 1781 海王星Neptune 4,497,070 24764 1.02e26 Galle 1846 冥王星Pluto 5,913,520 1160 1.31e22 Tombaugh 1930

其他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太陽不是宇宙中最大的|||||太陽並不一定最大 很多宇宙領域人類還未開發...|||||宇宙中太陽是最大|||||jupiter(木星)!!!!!!!!|||||宇宙中木星最大|||||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的長兄,它是太陽系各九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可容 納1321個地球,而質量是九大行星的總和的兩倍,而它自轉一圈需時少 於10小時,因此,木星赤道的離心力很強,所以木星的形狀有少許扁 平。 木星是「類木行星」,因此它是一個氣體大行星。木星表面是充滿美 麗的雲帶環繞整個木星,這些是由於木星高速自轉所造成的(木星的一天 只有10小時,而木星赤道的運轉速度每秒鐘超過12公里,地球的相應點 每秒鐘運轉0.46公里);再看看木星的南半球,你會看見一個大紅斑,它是 木星上持久的風暴,足可容納3個地球。在這300年間,這個大紅斑已改 變了它的顏色和形狀,但從未消失過。 大紅斑 結構 木星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的氣態行星,次要成份有甲烷、氨和水。 木星外殼的物質並不停留在固定位置。木星外層為氣體,內層為液體, 中心可能有一個岩石核心(核心的存在尚未確定),但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 線,氣體和液體之間的過渡是逐漸的。 衛星、環 已知木星有16個衛星,最大的四個是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 衛四,其中木衛三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比水星還大,直徑有5260公里) ,這四個都是伽利略衛星,它們的軌道剛好是木星的赤道上空。當你觀 察它們時,它們有時會消失,是因為它們正在經過木星前後或被木星的 陰影遮住。 木衛一和木衛二是最靠近木星的一對衛星,密度是水的3.5倍,因此 可能由岩石組成(與月球差不多);但木衛三和木衛四的密度只有水的1.5 倍,因此它們可能有著大量的冰,而木衛三的表面冰層下似乎一片汪 洋,令人想到木衛三可能有生物存在。|||||天體(Astronomical object),又稱星體,指太空中的物體,更廣泛的解釋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的個體。 太陽系 太陽系外天體 簡單天體 複合天體 大範圍天體 太陽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月球 火星 火星的衛星 木星 木星的衛星 土星 土星的衛星 天王星 天王星的衛星 海王星 海王星的衛星 衛星 矮行星的衛星 小行星的衛星 矮行星 冥王星 冥王星的衛星 穀神星 厄裡斯 厄裡斯的衛星 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 水內小行星 地內小行星 阿登群 阿波羅群 阿莫爾群 小行星帶 特洛依群 太陽系小天體 流星體 流星雨 半人馬群小行星 彗星 周期彗星 長周期彗星 一次性彗星 外海王星天體 柯伊柏帶 類QB1天體 類冥天體 黃道離散天體 賽德娜 奧爾特雲 系外行星 熱木星 橢圓軌木星 凌日行星 脈衝行星 星際行星 熱海王星 (超級地球) 恆星 棕矮星 鋰矮星 甲烷矮星 亞褐矮星 按光譜類型畫分 藍星 藍白星 白星 黃白星 黃星 橙星 紅星 碳星 沃爾夫-拉葉星 按光強度畫分 矮星(主序星) 黃矮星 橙矮星 紅矮星 亞巨星 巨星 紅巨星 藍巨星 亮巨星 超巨星 紅超巨星 特超巨星 變星 脈動變星 蒭藳變星 造父變星 半規則變星 不規則變星 爆發變星 耀星 高光度藍變星 激變變星 矮新星 新星 超新星 伽瑪射線爆發 塌縮星 超超新星 自轉變星 緻密星 白矮星 黑矮星 中子星 磁星 脈衝星 奇異星 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 聚星 雙星 光學雙星 目視雙星 天測雙星 分光雙星 食雙星 不接雙星 半接雙星 相接雙星 X射線暴源 三星 恆星群 星團 星協 疏散星團 球狀星團 星座 小星群 星系 以形狀區分 旋渦星系 棒旋星系 透鏡狀星系 橢圓星系 環狀星系 不規則星系 以大小區分 巨橢圓星系 矮星系 超緻密星系 活躍星系 耀變體 類星體 射電星系 賽弗特星系 星爆星系 星系星團 星系星雲 超級星團 絲狀結構 (巨洞) 拱星物質 (星周物質) 塵埃盤 行星際物質 原行星盤 星際物質 星雲 行星狀星雲 超新星殘骸 瀰漫星雲 (發光星雲) 發射星雲 反射星雲 氫II區 暗星雲 分子雲 星系際介質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暗物質 MACHOs 太陽系是由太陽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圍繞它運轉的天體構成的天體系統。它包括太陽、八大行星[1]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物質。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員。 太陽與八大行星數據表 太陽與八大行星數據表(順序以距離太陽由近而遠排列) 衛星數截至2006年5月,距離與軌道半徑以1天文單位(AU)為單位。 天體 赤道半徑 (km) 扁率 赤道重力 地球=1 體積 地球=1 質量 地球=1 比重 軌道半徑 (AU) 軌道傾角 (度) 赤道傾角 (度) 公轉周期 (地球年) 自轉周期 (地球日) 已發現 衛星數 太陽 696000 0. 28.01 1304000 333400 1.44 -- -- 7.25 約兩億兩千六百萬(繞銀河系 ) 25.3800 -- 水星 2440 0. 0.38 0.056 0.055 5.43 0.3871 7.005 ~0 0.2409 58.6500 0 金星 6052 0. 0.91 0.857 0.815 5.24 0.7233 3.395 177.4 0.6125 243.0185 0 地球 6378 0.0034 1.00 1.00 1.000 5.52 1.0000 0.000 23.44 1.0000 0.9973 1 火星 3397 0.0052 0.38 0.151 0.107 3.93 1.5237 1.850 25.19 1.8809 1.0260 2 木星 71492 0.0648 2.48 1321 317.832 1.33 5.2026 1.303 3.08 11.8620 0.4135 63 土星 60268 0.1076 0.94 755 95.16 0.69 9.5549 2.489 26.7 29.458 0.444 56 天王星 25559 0.023 0.89 63 14.54 1.27 19.2184 0.773 97.9 84.022 0.7183 27 海王星 24764 0.017 1.11 58 17.15 1.64 30.1104 1.770 27.8 164.774 0.6713 13|||||應該是水星 因為次序系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銘]王星(最小)|||||木星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球63D0B758E2D502CC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gfly3 的頭像
    zogfly3

    zogfly3的部落格

    zogfly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