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求關於諸葛亮聰明絕頂的評論~急!!

發問:

求關於諸葛亮聰明絕頂的評論~急!! 望熱心人能助我解惑!!謝謝!!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以南)人,東漢末年隱居南陽郡鄧縣的隆中(今湖北省襄樊市以西),被劉備聘請出山。赤壁之戰以前,他出使江東,促成孫劉聯盟,後協助劉備建立蜀漢王朝,並擔任丞相。劉禪在位期間,他平定了南方少數民族上層分子發動的叛亂,並多次率軍北伐,這就是小說中所稱的「七擒孟獲」與「六出祁山」。 諸葛亮念念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效忠蜀漢王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受後人景仰。羅貫中為了進一步提升他的地位,把他描寫成一個濟世安民的仁人志士,並把他「長於巧思」的優點擴大到軍事領域,說他天文地理無所不曉,神機妙算層出不窮,所以無堅不摧,攻無不克。羅貫中從宗教迷信思想出發,說他曾遇異人,學得奇門遁甲之術,能未卜先知和呼風喚雨,結果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魯迅批評《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的就是這一點。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智者的典範,其謀略的深邃處,每每體現儒者的氣韻,展現王道的風範。 作為一介布衣,他怡然度日,靜觀世變,無有奢求。 一旦出山為相,即克盡己職,義無反顧,鞠躬盡瘁。 偉人的可敬處,不僅在於其功業能否影響久遠,或更在於其人格、風範能否燭照後世。諸葛亮的可敬處,在其文章,是華采風靡、情深義重,讀後令人動容;在其武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教人心生嚮往;在其智謀,是妙算神機,天衣無縫,使人拍案叫絕。 2007-02-26 06:59:07 補充: 劉備在隆中茅廬見到諸葛亮後,說他有興復漢室的志向,但智術短淺,問諸葛亮有何良策,諸葛亮於是作了回答,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蜀漢章武二年,劉備大敗於猇亭,退回白帝城。 三年春天病重,召諸葛亮從成都前來,詔令他輔佐太子,諸葛亮恪守承諾,忠貞不渝,盡力匡輔,死而後已。後主劉禪繼位之初,形勢十分嚴峻,諸葛亮首先遣使與吳國修好,重新與蜀連和。自此以後至諸葛亮死前,蜀、吳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建興三年南征半年,南中悉被平定。建興五年開始了北伐曹魏共計五次。十二年病逝五丈原。諸葛亮雖然未能克定中原,但他殫精竭慮,志興漢室,死而後已,這種精神一直為 後人所景仰。

其他解答:63D0B758E2D502CC
arrow
arrow

    zogfly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